实盘配资app线上 出海,珠三角闯出一条大路来
发布日期:2025-01-11 13:15 点击次数:150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群雁齐飞,头雁领航。
在中国经济雁阵中,珠三角和长三角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破风头雁。
经过一年的调研采访、跨国追问,我们发现,乘风破浪是刻入珠三角企业DNA的本能。
出海,珠三角闯出一条大路来
2024年,“出海”成为九城企业挂在嘴边、走在脚下的“年度热词”,也是珠三角经济强、企业兴的破局依据。
出海,珠三角闯出一条大路来。
点击图片打开九城出海新局观察《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
这一轮远航,去向何方
“不是在海外,就是在去往海外的路上”,这句话可以说是不少珠三角企业家2024年的行程总结。
过去这一年,粤港澳大湾区继续“解锁”新成就。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五周年。5年来,大湾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经升级为先进制造高地。
放眼全球,2024年,大湾区制造业增加值超52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大湾区制造业增加值超过印度、韩国和墨西哥等国家。
“大湾区是全球唯一同时汇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远远领先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大型机电一体化产业地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之一的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谈到大湾区时曾由衷赞叹。
企业是大湾区活力的源泉。
截至2024年12月,珠三角孕育出超过1500万在册企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约170万家制造业企业扎根珠三角,率先感受全球经济冷暖。
珠三角这一轮出海浪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从龙头企业领航到中小企业“加盟”,珠三角“草”“灌”“乔”三个类型的企业齐头并进,步入制造业的“大航海”时代。
视源股份海外事业群副董事长周莉莉表示,“几乎每个月出差一个国家。”2024年,是她入职以来出国次数最多的一年。或是关税牵引,或是跟随客户,或是靠近市场,或是外部倒逼,或是战略主动,珠三角企业以不同动因开启远航。
数据显示,广东上市公司中,已有超六成企业选择“出海”,出海公司数量及境外业务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海外粤商会总数达到46个。
作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MAXHUB远销澳洲、中东、东南亚、日韩、拉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从东南亚、非洲、欧洲扩展到中东、拉美,企业把珠三角制造推向全球舞台;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珠三角制造乘风而起,走俏海外。
从产品出海、工厂出海、品牌出海再到服务出海,珠三角一边加速出海脚步,一边重仓大本营,构建其“平行供应链”,打造外向型经济的新增量。
拥有开放基因的珠三角,正努力穿越逆全球化迷雾,探索更多世界新大陆。
“优等生”出海,各有“风味”
改革开放至今,珠三角企业的“出海经”已经写了四十多年。
2024年,全球经贸格局加速演变,面对“不出海,就出局”的竞争挑战,珠三角企业涌现出一批出海“优等生”。
他们迎风出海,向不同方向启航——
创新柔性按需供应链,广州希音构建的时尚产业互联网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超级桥梁”;
构筑超高技术壁垒和数量丰富的技术“鱼池”,深圳比亚迪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拿下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桂冠,美的未来将以港股IPO为跳板继续远航;
拥有150项专利技术的得利钟表,用自主品牌实现“瑞士时间”东莞智造;
全资收购芬兰公司,成立不到三年的珠海申科谱上演“蛇吞象”,一举打进欧美市场;
把工厂搬进马来西亚,开启全球化布局的惠州亿纬锂能,正铆足劲用锂电接通全球;
泰国春武里府,中山通宇通讯与芬兰企业合作共建的工厂PRISM已经可以和欧美基站天线龙头企业抢市场;
墨西哥“船东”翘首期盼,准备迎接江门南洋船舶正式交付的第126艘船;
肇庆理士国际制定“42天法则”——自收到用户需求后,42天内完成开模、设计、组装、调试。
不同方向的海风,吹来不同“风味”的故事。
“靠岸”并不是出海的目的,如何做到风过留痕、扎根,是否能驶向更多目的地,才是企业修炼“出海经”的主旨要义。
“出海只是一瞬间的动作,买一张机票就可以出海了。但真正能够‘登陆’的企业都必须本土化。”美讯创始人、中国企业国际化专家彭佳荣表示。
新全球化格局加速重构,珠三角企业各显神通。
珠三角企业在下南洋、赴非洲、闯欧美的新趋势中,在每一块不同的大陆上都演绎着精彩的本土化故事。
谋开放新局,“母港”加持
“出海”很难一帆风顺。越是风高浪急,“经验值”越是珍稀。
珠三角企业在出海征程冲锋陷阵,不少地方政府经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考验——
汽车制造的危机感,也是广州的危机感。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头号”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下降17.4%。怀抱“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战略远景,广州要认清发展“力场”,更要以先进制造直挂沧海;
佛山深切感受全球化的“冷”与“热”。“冷”在出口,“热”在出海。一冷一热的“温差”背后,佛山企业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的对冲;
资本力量逆势加码,惠州需要坚定对话世界和以登峰求“造极”的信心;
外部冲击带来经济起伏波动,依靠加工贸易起家的东莞加深思考:除了手机,有何新机?
城市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去年以来,珠江西岸多座城市,受益“超级工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化学纤维行业个股中,泰和新材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11月8日,化学纤维行业平均股东户数为3.24万户。户均持股市值方面,化学纤维行业A股上市公司户均持股市值为22.82万元,泰和新材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收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2.03%,创业板指涨3.0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38亿。整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
要从“交通枢纽”跃升为“经济枢纽”,珠海该如何回答好“容量”命题;
深中通道通车,联通深圳后,中山下一步去向何方;
江门如何把握更多“筹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西江仍有200多公里才入海,肇庆能否利用湾区定位,进一步彰显支点作用?
从“工业第一城”到“出口第一城”,再到可期的“外贸第一城”,深圳这座奇迹之城如何永葆活力与生机?
企业强,则产业强,城市强。稳稳出海,还得靠“母港”加持。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广东省委明确提出,要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
打通服务堵点,破除转型痛点,解决发展难点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应对转型挑战,政企携手奋进共克时艰,与企业共进退共温暖共成长。
珠三角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面对内外压力交织叠加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正在不断探索更有韧性和弹性,兼具普惠性和过程性的创新服务举措,助力企业真正穿越周期、韧性成长。
一路出海,世界市场成就了珠三角制造的发展,而珠三角制造也将持续塑造新的世界市场。
借势粤港澳大湾区的浪潮,一艘名为“珠三角制造”的航母,正努力驶向更远的海洋。
撰文:话题研究员 朱紫强 李珩丹
策划:林焕辉 何山 黎詠芝 纪蓓实盘配资app线上